将科研成果引入高职基础化学课堂教学的尝试
1 科研成果与课堂教学的密切关系
随着现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基础化学课程的理论体系也在快速发展,不断涌现各种各样新的知识、概念、技术和成果。 对于教师来说,高职院校的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完善和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需要学习基础化学课程的学生而言,他们所需要掌握的不仅是教材课本上的理论内容,还需要有一定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成为社会所需的高质量人才,而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众所周知,高职基础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必修课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大多数都是很被动去接受课本知识,不能很清楚地去理顺知识点脉络,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会形成固定的接受型模式,不再主动去思考和探究,很难在科研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1],以后步入社会遇到各种需要思考工作问题,也将寸步难行。 为提高基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主动思考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我们尝试将科研成果引入高职基础化学课堂教学。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一方面是利用前沿的科研成果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以鲜活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带给我们生活的各种便利,从而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 另一方面可以潜移默化去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2]。同时让学生能够在上课的过程中明白任何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以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的拓展,明白学好基础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胡万山[3]认为师生互动性强、师生之间形成紧密教学共同体的课堂,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是要将学生培养成应用型的社会人才,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科研成果的奇妙,激发内心对该专业的兴趣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科研素养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2 科研成果引入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是化学、药学、食品、生命科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必修课之一。 基础化学课程涉及广泛,包含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这四大化学内容。 高职基础化学与初高中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于,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简单,比较生动形象,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高职基础化学教材知识点偏理论和抽象,想要学好学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化学知识,教师需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若是能将科研成果引入到高职基础化学课堂中,一来可以营造课堂氛围,用生动有趣的科研事例吸引学生上课兴趣,又可以赋予课堂教学一定的科研性和实用性。 让学生无形中可以感受到科研成果的产生都是基于课本所学的知识理论,认识到平时上课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一定的科研素养。
3 高职基础化学课堂所面临问题
3.1 高职生源的变化
当今的高职院校学生,普遍是高考成绩偏低,总分接近200 左右的生源,除此之外,更多是中专上来的学生[5],因此他们本身基础就薄弱,自学能力也不强,在高中和中专期间化学知识基础不扎实,有的学生对高职基础化学的概念还停留在初三化学的层面上。 而在高职院校中,多数与化学相关的专业都是在大一期间就让学生接触基础化学这门课。高职基础化学课程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验操作,对学生掌握后续专业课的方法和技能上有一定的先导和启发的作用,极其重要。可是基础化学课理论性太强,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课前无基础,课后无思路,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是一头雾水,很多学生直言基础化学简直是天书一般的存在,他们只认识基础化学课本的每一个字,串在一起却读不懂它具体在讲什么内容。
3.2 基础化学课程时间安排较短
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基础化学课程一般在大一上学期开始进行授课。 而大学新生进入大学期间首要事情就是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去掉军训时间,基本每个班一个学期只有32个课时可以讲授基础化学这门课。时间短,内容多而复杂,教师上课只能为了完成授课任务而不断赶课,来不及考虑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和弄懂知识理论。 对于有基础的学生尚且需要花很多时间进行预习复习反思才能大概弄懂,而没有基础的学生课前不愿意预习,课上不认真听,课后也不回顾,长期下去只能越听越懵,越学越难,最后导致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心理,如何能学好基础化学门专业课程,更加谈不上以后工作上的学以致用了。
上一篇:高校化学百年与人类文明课程实践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