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进展

脑卒中后尿失禁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0 引言

卒中后尿失禁是由于脑损伤导致大脑失去对脊髓排尿中枢的随意控制而引起。有研究报道[1],脑卒中后尿失禁总发生率为44.4%,其中急性期尿失禁发生率为34.6%,而恢复期发生率为50.9%。中风后尿失禁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直接的痛苦,也是褥疮、泌尿系感染发生的主要原因[2],由于脑卒中所造成的膀胱功能障碍,恢复过程较为漫长,因此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并造成心理压力。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国内外对此病主要采取药物、电刺激及手术,中医针灸治疗等,但效果不明显[3]。因此,如何促进脑卒中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难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归纳,现就中西医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参考。

1 药物治疗

1.1 西药治疗[4-8]

目前尚无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特效药。有文献报道,丙咪嗪具有抗胆碱能作用,使膀胱容量增大,抑制收缩,增加膀胱储尿功能,使用丙咪嗪排尿症状能明显改善;选择性α受体激动类药物盐酸米多君,可以改善控尿能力,与雌二醇和托特罗定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减轻尿失禁、尿频、尿急症状;石杉碱甲对乙酰胆碱酯酶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可使神经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升高,增强神经元兴奋传导,改善皮质功能低下,提高患者认知、记忆功能,从而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

1.2 中药治疗

该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学者[9]用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 30 例。基本方:益智仁、山药、乌药、桑螵蛸、山茱萸、补骨脂、菟丝子、黄芪。加减:兼有大便失禁加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言语不利加石菖蒲、远志、郁金、胆南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肢体瘫痪加重黄芪用量,另加桃仁、红花、地龙、赤芍药。总有效率96%,疗效良好。

1.3 中西药联合治疗

张义等[10]应用金芪饮配合阿米替林加胞磷胆碱钠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较佳。金芪饮具有健脾益气、固尿止遗作用;阿米替林具有抗胆碱能作用,有助于增大膀胱容量,可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通过抑制膀胱收缩及增加贮尿作用;胞磷胆碱钠可改善脑功能,临床结果显示,金芪饮配合西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使患者排尿频率明显减少,排尿控制能力显著增加,可显著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且安全性好。

2 手术治疗

尿失禁极其严重且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常采用膀胱扩大术、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神经阻断治疗、尿路改道术、经尿道外括约肌切开术等手术方式[11],通过手术到达扩大膀胱容量,增加控尿能力,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

3 传统中医治疗

3.1 针灸治疗

韩凤娇等[12]采用“调神固脬”针刺法,取穴包括:足运感区、秩边透水道、环中、大横、外水道、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悬钟、太溪、大敦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急迫性尿失禁,总有效率90.48%。无论是普通针刺、电针、头针加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选取经络以任脉、膀胱经、脾经为主,以循经辨证取穴为原则,强调局部取穴、特定穴联合使用。局部选穴主要以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为主,以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肾俞、百会、次髎、膀胱俞为最多;特定穴以交会穴使用最多,其次为募穴及俞穴。针刺诸穴可温补肾气,改善膀胱对水液的气化固摄,从而改善尿失禁的症状[13-14]。

3.2 艾灸治疗

有研究报道[15-16]采用隔姜灸或隔姜隔盐灸神阙等穴位治疗中风后尿失禁,是借以在体表的腧穴或病变部位处的烧灼和温熨,产生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而起到温通经脉、补中益气、培本固肾、扶正祛邪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中风后尿失禁、尿急、尿频症状。热敏灸关元、气海、三阴交三穴,有助于恢复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功能,可有效培补肾气,抑制尿道内外括约肌收缩及激活下位排尿中枢,从而有效缓解尿失禁症状,总有效率93.3%[17]。

3.3 穴位按摩[4]

对肾俞、命门、膀胱俞等穴位进行按摩,让酸胀感向会阴部传导,按摩可以补益肾气,提高膀胱和尿道括约肌的紧张度,因而可以约束膀胱,控制排尿,防治尿失禁。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治疗之前,让患者先排尿,放松身体,再行穴位按摩。

3.4 中医外治联合治疗

上一篇:超声在骨折类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