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视文科生的后劲
文科毕业生,一方面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是就业难。专家建议——
有位知名的CEO对企业用人的困境表示感慨,公司里可能有很多MBA乃至经济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的博士,然而他们所接受的教育,重在控制、预测、验证和测试数据,但在如何面对未知方面则少有训练,而文科生恰恰在这方面有优势。
在创新上,文科生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去领导创意团队。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史蒂夫·乔布斯公开承认,研究书法艺术帮助他设计出Mac机的界面。另外,他们有较强的沟通和表达力。在洞察客户和员工的实际需要上,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心理学知识。
事实上,麦肯锡和贝恩那样的咨询公司文科生并不少。
但是,与不可或缺的作用相比,文科生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6月中欧—博尔捷招聘指数上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招聘需求下降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到原本已经严峻的文科生就业形势,仅上海地区持续保持热度的依然是金融、IT、医疗器械等理工、金融、管理类专业。多数企业偏非文科的需求爱好一直持续。
在高职院校,这个趋势更加明显。高职院校对工科生的培养普遍有很强的针对性,甚至是订单式培养。针对性不那么强的文科类专业,因此就业时相对更难。
“文科生就业难,最主要的还是招得太多。”有业内人士坦言。
据悉,1998年以来,文科类专业的扩招幅度明显高于理工科。据教育部的统计,普通高校2004年入学的本科生为209.9万人,较扩招前的1998年增加了2.2倍。其中,经济管理类增加了4倍,包括新闻、外语等在内的文学类增加了4倍,法学类增加了2.6倍,与此同时,工学类仅增加了1.4倍,医学类增加了1.5倍。2006年,全国新闻传播类专业在校生达13万余人。而据中国记者网统计,2005年,包括报纸、广电、期刊在内的所有媒体的注册在职记者,也不过17万余人。
文科生就业难,还不仅仅在于人多,在教育体制、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问题。同时,文科生们自己也需要重新审视“万金油”的定位。而对企业来讲,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万金油”真正的能量在于后劲,虽然限于专业技巧、技术,纯人文科学的毕业生走出校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直接产生高价值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文科生浸染的人文气质、敏感触觉会随着阅历丰富,产生对企业来说非常渴求的信息整合、深度分析、破旧立新、营造和谐的能力。
文科毕业生,一方面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是就业难。专家建议——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学会成立周年纪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