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进展

高分子化学院士居然特意为永康写了首长达28行的

金华新闻客户端2月16日消息 记者 陈月丹/文

据说,现下比较潮的年轻人,个人微信里都关注有一个叫作“毕导”的公众号。

谁呢?90后清华化工男博士,因“供暖前的秋衣外穿指南”、“春节抢红包规律”以及“拉屎压水花”等科普段子广为人知,被称为“清华第一段子手”,刷新众人对理工男的一贯固有标签。

所以,不要一说到“化工男”、“理工男”,就把“呆板”、“无趣”、“带着点可爱的耿直”这种词往上套。

年轻一代如此,在老一辈中,有趣的灵魂也不在少数。

比如我们金华老乡颜德岳,著名的高分子化学家、德高望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耄耋之年,内心却藏着一个细腻浪漫的文学青年。

客串写诗,“这是我对家乡的心意”

这几个月来,身在上海的颜德岳院士一直记挂着一块石碑。这块碑上,刻着他特意为永康撰写的《方岩赋》,安放在方岩胡公会馆诗廊尽头的小平台那里。

就前几天,这块碑正式落成了。

赋上写了什么?

“补天巨石,阅尽沧桑。三面如削,拔地千丈,南麓悬崖,下连括苍,云上平川,便是山岗,伟哉方岩,举世无双。更有胡公,大宋侍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奏免重赋,恩泽浩荡,功在社稷,魂归故乡。乡民立庙,香火绵长,冥封大帝,万古流芳。名山圣贤,相得益彰。圣贤乃佛,山是道场,佑我黎民,太平永康!”

颜老几乎不假思索地流利地背出了这篇共计28行的四言诗。背完给我解释:前面部分简要描写了方岩的地貌特征,后面部分则是写浙中地区的胡公文化和他自己作为永康游子的浓浓乡情。

写下这篇赋的时候,是6年前的清明节,他回乡为母亲和先人扫墓。站在路口,看着山如其名的方岩,他触景生情:“方岩这么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却少有文人墨客的诗词传唱,有点不公平,还是我自己来写一首吧!”他呵呵地笑了,“作为一个在方岩山脚下长大的游子,这是我对家乡的一份心意。”

他的老家在永康市方岩镇派溪村。这里承载了他高中以前所有艰苦又快乐的时光。

“那时候永康、东阳、磐安一带都有打罗汉的习俗,我们村也不例外。从每年农历八月十三一直持续到重阳节,各村的罗汉还有高跷、舞狮和梨花落班子,他们陆续到方岩朝拜胡公大帝。永康和东阳很多村子的罗汉都要从我们派溪村经过,他们一进村就在市基(集市贸易的场地)摆开阵势耍枪弄棒、打拳、舞刀,耍狮子等等,村民围观叫好,好不热闹。有时两个村子的罗汉同时进村,就同时在市基摆开阵势比武,双方都拿出最拿手的武艺来表演,极为精彩。偶尔也有双方比武难解难分,最后真的打了起来,甚至动用棍棒和红缨枪”。

“因为胡公以前是兵部侍郎,在他的创导下,我们那里的青少年有学打拳、耍枪弄棒的传统。水稻收割后,每天晚上都点上松明火把去学武艺,但我是例外。我是遗腹子,父亲牺牲在抗日战争战场上,家里就我一根独苗,爷爷目不识丁,听任我无拘无束地长大,但规定两件事不让做:一是游泳,二就是打罗汉,认为有危险。”

“我就在旁边看热闹,羡慕地欣赏别人习武、舞狮、踩高跷、唱梨花落。小孩子嘛,哪里热闹就往哪里钻。”……

讲到方岩,他就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各种童年趣事一件一件往外蹦,对当年的场景记得清清楚楚,思路清晰得完全不像是耄耋之年的老人。

对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派溪的龙灯和花灯,他也津津乐道,说过去永康有一句话:“看过派溪灯,赛过嬉绍兴”。

如今的中科院院士曾是多愁善感的文学青年

一位知名的化学家,送给故乡的却是一份如此“文邹邹”的礼物,这背后,是一个“文学情结”。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后来就喜欢语文和历史。”他说初中毕业时,他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第一名。后来上了杭州一中(现杭高),高三到九溪秋游时,他的一位要好同学即兴赋诗,他尝试着和了一首。两相比较,和诗更胜一筹。

这件事给了他更大信心,他说当时打算报考文史专业,梦想将来成为一个作家。没想到,后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报考了化学专业,只因为看到一篇黑板报上的文字:“化学家能够合成除草剂,免除农民锄禾日当午之苦;合成杀虫剂,确保农业大丰收”。失学时种过地、了解农民之苦的他,考入了南开大学化学系。

上一篇:乙肝往期欧肝年会,科学家使用增强稳定化学递
下一篇:没有了

Top